《道路改性乳化瀝青冷再生薄面層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現場試驗順利實施
由中交通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道路改性乳化瀝青冷再生薄面層技術開發及產業化》課題現場試驗段,于2014年7月13日在內蒙古好通公路投資有限公司經營的通遼至好力堡G304線收費公路段正式開始試驗施工。該項目為2012年陜西省重大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計劃投資536萬元,其中陜西省重大科技創新專項資金資助100萬元。
該項目研究屬將廢舊瀝青混合料經乳化瀝青再生后運用于瀝青路面下面層的技術體系,即把原路面的舊面層翻松破碎過篩后,摻入一定數量的改性乳化瀝青、水泥、水、新集料,拌和后將其攤鋪在具有足夠強度和平整度的基層上,碾壓養護,使其恢復到黑色路面性能的技術。
該項目依托內蒙古好通公路投資有限公司經營的通遼至好力堡G304線收費公路段大修工程,計劃實施單幅長度2Km,面積約15000m2。課題立項后,先后通過現場勘察調查、室內試驗(課題組撰寫了約6萬字的改性乳化瀝青冷再生技術研究中期報告)、改造拌合設備、修建試驗路段、研究施工工藝、總結質量控制措施等手段對乳化瀝青冷再生混合料運用于瀝青面層技術進行深入研究。課題組克服內蒙古地區冰凍期長,試驗段施工時間短,同時受冷再生設備少的制約等困難,多方努力,促成了現場試驗的開展。
本次試驗段采用乳化瀝青就地冷再生面層工藝,厚度7cm;就地冷再生薄面層屬于新課題,在國內較少采用,7cm厚度是國內目前最薄的。因而,內蒙古通遼市交通局十分重視,施工期間局領導和工程技術人員專門到現場觀摩、指導和交流,一致認為乳化瀝青冷再生技術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同時降低工程造價,施工中對環境污染小,開放交通早,應用前景廣闊。建議本課題進一步完善后申報通遼市科技獎。黨委副書記鄭勝金在現場指導時說:“要做一個科研項目,形成一個產業,培養一批人才。科研要為生產經營服務,與生產經營結合。